“三千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方科)“一年之内,要拆除2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涉及搬迁企业超过1000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近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一级巡视员张思砺回忆起“两违”整治工作,多次提到“三千精神”这个新名词。
2020年1月1日,重庆高新区对直管园实行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开启了发展新征程。然而,在迎来机遇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掣肘也是明显的:成立之初的西部科学城核心区范围内存在不少成因复杂的违法建筑,大量“散乱污”企业在此生产经营,严重制约城市品质的提升。
全面清除违法建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成为摆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面前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体量的拆违工程,在全市尚属首例。”张思砺说,因为没有现成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如何实施好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仔细思量。
“做拆违户的思想工作不能模式化,不能只讲大道理,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张思砺深知,违建整治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首先需要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拆违工作启动之初,分管“两违”整治工作的张思砺便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三千精神”这个新要求——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
为顺利打开工作局面,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专门成立了“两违”整治指挥部,明确规定三个“60%”:即各镇街主要领导要将60%的精力放在拆违工作上,各镇街党政班子要有60%的领导干部参与拆违工作,各镇街要投入60%的工作人员“走进千家万户”。
在各级党政领导和老党员、老干部的带头引领下,上千名拆违工作人员行动起来,按片区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耐心细致地将拆违决定和补偿政策说开说透,帮群众帮企业算好“搬迁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针对一些企业存在搬迁困难大、成本高、落户难等问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适时制定了“标准灵活”“项目灵活”“节奏灵活”“时间灵活”的“四个灵活”工作措施,做到整体与局部环环相扣,拆违与建设科学有序,调度与保障无缝衔接,质量与进度统筹兼顾。
“不怕群众找我闹,就怕群众不理我。”这是重庆高新区拆违工作人员们时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
为了能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拆违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在四处奔走。在金凤博士园违建整治过程中,重庆高新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二科科长罗廷平了解到有一位业主长期在上海工作,一时半会无法进行面对面交谈。她便不远千里赶赴上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这位业主的所在单位,赶去他单位找到他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地和业主讲解科学城建设的决策部署,悉心解读违建整治的各项政策。
这样的故事在重庆高新区“两违”整治工作中还有很多。两年多来,重庆高新区秉承“三千精神”,用真心、耐心、诚心打动一家家企业,说服一位位业主,攻下一个个难关,99%的企业都主动签订了自拆协议并已实施拆除。
目前,长效治违的探索还在重庆高新区继续进行……